本篇文章1044字,读完约3分钟

举世无双国宝舞蹈纹彩陶盆(图) 2009年05月31日08:05大洋网-广州日报

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高14.1厘米,口径29厘米,是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的宝物。 (国家博物馆供图)

舞蹈是常见的艺术形式,以有节奏、组织优美的人体动作为第一表现手段,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追溯到人类迅速发展的洪荒期,古代前人为了生存和迅速发展,为了庆祝胜利、丰收而唱歌跳舞,为了自然和崇拜祖先而在舞蹈节祈祷,用舞蹈的方法吸引异性,以繁殖的目的

很久以前,我们只能从古代典籍的文案中寻找原始社会舞蹈的蛛丝马迹。 1973年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时代的舞蹈纹彩色陶盆。 我们第一次看到五千年前的古代前人跳舞的直观形象。

这个舞蹈纹的彩色陶器口径29厘米,腹径28厘米,底径10厘米,高14.1厘米。 为了细泥质的红陶,卷在大嘴巴唇外,嘴有点僵硬,深腹鼓,下腹内收获小的平底,施黑彩。 嘴唇和内外壁上画有褐色彩绘,第一个图案是马家窑文化彩陶常见的弧三角纹、斜平行线纹、平行带纹、柳叶纹等几何图案,画面简洁。 内壁的主题纹饰是集体舞蹈纹,分布在内壁腹部口缘的两条带纹之间。 舞者分为3组,各5人,肩并肩携手,踩着歌跳舞,整齐地排列,动作一致。 相邻的两组人物之间被内向的弧纹、柳叶纹隔开。 舞者面向右前方,左腿向左前方延伸,好像随着节奏翩翩起舞。 每个人的头左边都有辫子装饰,排得很整齐。 双脚上部,下腹体右侧臀部斜出明显装饰,如尾饰。 人物的头饰和下部饰分别飘扬,增加了舞蹈的动感。 更奇怪的是,一组外侧两人的外侧胳膊上画了两条线,似乎是为了表现空着的双臂舞蹈动作大,摇晃频繁。 现在发现的彩陶器物中,装饰着前人集体舞蹈活动的场面,这是第一个例子,为研究马家窑文化和中国的原始社会音乐、舞蹈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舞蹈纹彩陶盆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一个叫上孙家寨的小村庄。 这个村子位于桥头镇以南,海拔2300米。 1973年的一天,为了建设储藏物仓库,挖掘基础时不小心发现了很多彩陶残片。 施工者很快报告了青海省文物考古部门。 考古工作者们进行急救挖掘,把陶器碎片适当地送到北京,经过北京专家的复原鉴定,知道里面有距今5000年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宝物! 这是第一幅直接描绘被发现的原始前人生活场景的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彩陶盆作为世界无双的国宝被国家博物馆珍藏。

& NBSP & NBSP上已经有_count_人的网民发表了评论

标题:【财讯】举世无双国宝舞蹈纹彩陶盆(图)

地址:http://www.hztxyl.com/hzcj/20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