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95字,读完约8分钟

文/时卫干

8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0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总结了上半年中国货币政策的总体执行情况,预测和分析了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趋势,为金融机构、公司等市场各方面提供了比较确定的市场信号


上半年,受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投资增长势头回升,但费用诉求依然迅速增加:上半年中国gdp增长9.5%,居民费用价格同比上涨2.3% 在货币政策方面,上半年金融运行平稳,货币信用增长基本适度: 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7.6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馀额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总的形势平衡发展得很快

从当前形势看,下半年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基本面不变,央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总量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事前协调微调,维持货币信用稳定增长,发挥市场自身调节作用,宏观调控 因此,央行重点提出了以下六项措施:一是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持货币信用合理增长二是继续贯彻利率市场化政策三是多次“区别对待,有保持压力” 四是大力培育和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五是加快推进金融公司改革六、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综合看整个《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主要强调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改革两个核心问题。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利率风险和随之而来的银行首付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所有商业银行最大的技术课题,有可能从根本上颠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首付的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的数据,6月末,所有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金融机构,下同)的人民币各存款馀额为26.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59万亿元。 所有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馀额为18.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5万亿元。 今年上半年的贷款金额是史上第二高,低于2003年同期。

根据相关数据的观察,各金融机构长期贷款比率下降,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量上升迅速,贷款结构改善:上半年,人民币长期贷款增加645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量同比减少6.7%。 公司用于流动资金的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合计增加7962亿元,占所有新贷款的55%。

我国由于实现了强制结算制,经常项目的对外贸易顺差、外国直接投资( fdi )、流入中国的国际热钱等都需要兑换成人民币,这方面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外汇占有金大幅上升,金融机构中央 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3.72%,其中工农中行的四大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3.26%,股份制商业银行为5.71%,农村信用社为4.70%,各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较第一季度大幅下降,这低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率

今年3月17日,中央银行将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从原来的1.62%下降到0.99%,但这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到底是多少,现在无法正确评价。 商业银行作为运营资金的机构,其第一个盈利模式是通过其据点以较低的价格吸收社会存款,然后运用这些资金,获得其中的利润差距。 商业银行可能的资金运用途径包括发行贷款、购买中央银行票据、在银行间市场买卖国债、在中央银行保管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等。 从资金价格来看,各商业银行的资本价格分布在1.3%-2%左右,四行据点多,因此资金价格低,通常为1.3%-1.5%; 股份制银行等资本价格略高,为1.5%-2%左右。 但是,无论如何,商业银行必须确认通过资金运营获得的综合利润高于资金价格。

截止到3月17日,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7.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持1.89%的利息,对超额准备金支付1.62%的利息。 在这方面,资本价格低于1.62%的金融机构,只需将额外的首付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即可获利,金融机构即使在该资金无法比较有效地发行的情况下,也可以从中央银行获得无风险的收益,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另一方面,从中央银行自身来看,各商业银行喜欢把钱存入中央银行,因此不能灵活地调整基础货币的量,难以比较有效地执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状况,这种被动的最大原因是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这次决心把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降低到0.99%,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由于所有金融机构的融资价格超过0.99%,各金融机构将减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大资金运用的压力,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中央银行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后,金融机构需要自主运用的资金头寸增加了约10000亿—12000亿,银行系统的流动性极其充裕,相应地推动了银行间市场利率的下降:银行间债券的回购和 8月23日发行的最新一年中央银行票据面值下降到1.32%,低于资本价格。 也就是说,在中央银行利率的新政下,中央银行票据这一商业银行过去最喜欢的投资对象,现在成为商业银行事实上的鸡肋。 第三,受中央银行票据票面价格这一利率标准的引导,金融市场整体利率直接下降,商业银行高质量的顾客越来越不能享受高价格的银行贷款,希望通过债券发行、国内外上市或增发等方法融资,这是 大质量的顾客不想寻找银行贷款以外的融资渠道,继续向银行贷款(近年来,向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商业银行的融资发行量持续减少就是一例),但受到风险识别和风险能力不足、新闻不对称等制约

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的内部资金管理模式相似,往往实行分行- -二级分行- -一级分行- -总行链式资金上存款模式,经营行吸收存款后,不能自主运用的头英寸逐步存入各级银行机构,最终 中央银行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后,中央银行资金运营部门的运营利润下降,支付给一级分行的资金利息下降,一级分行相应存入二级分行的资金利率下降,这样反复,商业银行内部的各级营业机构由中央银行决定

今后各银行持有的巨额资金位置会怎么样呢?

短期贷款券冲击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5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公司按照相应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市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在一定期间内偿还的有价证券。 短期贷款券一登场,就以利率低、发行方便的特点,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各方面的冲击。

短期融资券实质上是与商业票据相似的无担保短期融资证明书,中央银行规定公司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发行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期等4个品种,利率由公司自主决定。 从现在发行的20余短期贷款券来看,票面价格通常变动2.90%上下,远远低于现在的5.3%左右的贷款利率。

5月末以来,华能国际、中国联通等20多家公司发行短期贷款券,申请发行的公司有可能达到50—60家,业界预测年内短期贷款券的规模可能超过1000亿元。 许多这样的大企业选择短期融资券,一是资本市场受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停止再融资,二是短期融资券价格便宜和迅速。

现在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主体都是商业银行以前就传来了高质量的顾客。 因为这家商业银行一定会在短期内面临高质量顾客贷款诉求流失的冲击,但是开展短期融资券承销业务是商业银行积累投资银行领域的业务经验,增加承销收入,为今后的混业经营做准备。

从长期来看,短期贷款券的市场规模肯定会越来越大,但票面价值一定比商业银行的贷款价格高。 这是因为它可以逐渐减轻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融资的压力,降低信用资产的风险。 而且,作为短期融资商的承销商和坐市商,商业银行在债市的运营空间和盈利机会也增加,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增加非利率收入占有率,最终实现经营模式的全面变革。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博士)

标题:【财讯】银行的巨额头寸如何办

地址:http://www.hztxyl.com/hzcj/2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