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4字,读完约4分钟

证券时报记者孙璐

我国的金融标准与其他领域相比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称为金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银行科技司长李伟近日对记者说,中国初步形成了适应新时期金融快速发展需要的新标准体系,金融标准从专业技术和金融管理的融合转向 但是,目前金融业没有强制的国家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与生命和重大财产安全有关的必须制定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中央银行在人民币机械行业推进金融强制性的国家标准零突破。 并加快制定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和金融产品标准,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标准体系。

李伟表示,金融标准正在从政府的单一供给向“政府+市场”的多元供给转变。 新型金融标准体系由政府主导制定的强制金融国家标准、推荐性金融国家标准、推荐性金融领域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金融团体标准、金融公司标准组成。

截至2011年11月,现行比较有效的推荐性金融国家标准67项、金融领域标准242项分为5大类,包括共同的基础标准、产品和服务标准、基础设施(新闻技术)标准、统计标准、监管和风险预防管理标准。 年以来,金融团体标准逐步制定和实施,金融公司标准由各公司自行制定,目前对外公开程度比较低,下一步将根据新标准化法的要求,推进金融公司标准的自我公开。

金融标准对大众可能不知道,但实际上它发挥着互联、创新宣传、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在互联方面,支付清算、管理结算、金融市场交易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之初,都是标准先行的,各方按照统一的规范开发系统,通过联合调查,最终实现了系统互联。

“没有这些标准,就不能保障系统的互通性,很难很好地发挥基础设施的中枢功能。 ”李伟说。

我国之所以能在移动结算应用行业领先世界,是因为金融标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意义。 李伟说,移动支付的原始技术来自发达国家,但在中国高速发展,可以进行风险管理,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移动支付采取了“包容谨慎”的监督管理。 到2010年为止,中国制定了约50个金融标准,涵盖了标识代码、安全规范、接口要求、受理终端、支付应用、网络联盟、检查规范等各环节。 然后,使用“金融标准+检查认证”方法,规范事前准入、案件中监督管理,推进清算机构、银行、银行以外的支付机构、芯片制造商、终端制造商、商户等产业链整体的相关标准,构建良好的生态,移动

但是,金融标准事业20多年来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许多不足依然存在。 李伟表示,金融标准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国标、行标多、团标、企业标少、技术标准多、产品标准少。 标准质量不高,标准落地不足,实施效果应该进一步发挥,另外国际化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现在中国比较金融产品的标准很少,金融机构制定的金融产品条款大多比较自己的免责条款,很少考虑保护客户的权益。 对此,金标委员会研究推进金融产品标准体系的确立,希望通过金融产品标准的制定,让金融产品的设计者或发起人从保护顾客权益的角度设计产品,规范金融产品的设计和销售等环节

“通过制定金融产品的标准,可以让顾客理解金融产品是什么,让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透明性大致把握产品的本质,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督管理。 ”李伟说。

李伟还认为,下一步我们将加强金融标准的供给,严格抓住金融标准的实施,特别是把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标准放在推进实施的第一位,如人民币机械器具标准、银行网点服务标准等。 应该扩大参加国际标准制定,并大力推进中国金融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应用,把金融标准化事业推向新阶段。


本财经公众号

全天候滚动播放最新的财经信息和视频,越来越多的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备受关注( finance )。

标题:【财讯】央行:推动金融强制性国家标准零突破

地址:http://www.hztxyl.com/hzcj/2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