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驱动东部经济新范式:从“外向依赖”到“内外共融”的转型密码
——基于东部六省市经济数据的结构重塑与动能转换研究

张一达 东北财经大学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指引下,东部经济大省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2023年上半年,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福建六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46%,较2019年提升3个百分点;同期外贸依存度从56%降至4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却逆势攀升至38%。这一升一降的背后,是东部经济从“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向“内外联动”的“全球资源配置枢纽”的范式跃迁。

 

一、转型压力:全球价值链重构下的东部困局

1. 传统路径的“天花板效应”

出口依赖风险: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东部加工贸易企业订单波动幅度达±30%,东莞、苏州等地代工企业利润率跌破3%;

要素成本攀升:长三角制造业用工成本年均增长8%,土地价格较2010年翻两番;

环境约束加剧:2022年东部地区单位GDP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碳排放强度超欧盟标准40%。

 

2. 双循环的破局逻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9月,东部六省市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78%,较2020年提高22个百分点;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年均增速超50%,成为稳外贸的关键增量。

 

二、内循环筑基:消费升级与产业纵深

1. 消费市场能级跃升

品质消费爆发:上海、杭州等城市高端消费品进口额占全国58%,2023年“首店经济”带动消费增量超1200亿元;

县域市场激活:浙江实施“百县千碗”工程,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9.7%,高出城市2.3个百分点;

银发经济崛起:江苏养老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适老化智能设备销量增长300%。

 

2. 产业链“逆向创新”

国产替代深化:广东“强芯工程”推动芯片设计企业增至650家,2023年国产EDA工具市占率突破15%;

基础材料突破: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量产高导热膜,成本仅为进口产品1/3,支撑华为5G基站散热效率提升40%;

装备自主化:徐工机械研制出3000吨级履带起重机,打破德国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跃升至65%。

 

 

三、外循环提质:从“产品出海”到“规则出海”

1. 数字贸易新赛道

跨境电商跨越式发展:深圳大疆通过亚马逊、TikTok直播实现“无人机出海”,2023年北美市场占有率突破50%;

服务贸易突破:杭州数字安防解决方案出口东南亚,海康威视在泰国智能城市项目中标额超20亿元;

数据要素流动:上海自贸区试点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微软亚太研究院年传输科研数据超50PB。

 

2. 标准规则主导权争夺

技术标准输出:华为5G专利全球占比14%,主导制定国际标准超200项;

绿色规则引领:江苏阳光集团发布全球首个“零碳纺织”认证体系,获ZARA、H&M等50家品牌采信;

治理模式外溢:阿里云“城市大脑”模式复制至马来西亚、沙特,订单总额超30亿美元。

 

 

四、双循环协同:要素重构与空间再造

1. 要素配置革命

人才流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实施“科学家签证”,引进诺奖得主实验室12个;

资本融通:山东设立600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氢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

技术转化:上海技术交易所年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专利质押融资规模增长45%。

 

2. 空间格局优化

都市圈协同: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信用互认”覆盖2.8万家企业,广佛肇产业链协作度提升至75%;

陆海统筹:福建“丝路海运”联盟覆盖全球27国港口,海铁联运成本下降18%;

城乡融合:浙江“未来工厂+共富工坊”模式带动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城乡收入比缩至1.85:1。

 

 

五、挑战与突破:双循环深化的关键命题

1. 结构性矛盾

内需质量待提升:东部人均服务消费支出仅为发达国家1/3,健康、教育等高端供给不足;

创新“卡脖子”:光刻机、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对外依存度仍超70%;

区域落差扩大:苏北、粤西人均GDP仅为苏南、珠三角的1/2。

 

2. 制度创新方向

消费侧改革:试点“消费积分跨省通兑”,构建长三角统一大市场;

开放新体制:在海南自贸港与东部自贸区联动中试行“跨境服务负面清单”;

要素市场化:推进数据资产入表试点,建立长三角数据交易枢纽。

 

 

六、未来图景:东部模式的全球坐标重构

1. 打造“双循环”超级枢纽

全球资源配置:上海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人民币结算占比提升至25%;

创新策源地:北京怀柔、深圳光明、合肥滨湖三大科学中心联动攻关量子计算、脑机接口;

数字丝绸之路:杭州建设“数字自贸区”,目标2025年数字服务出口超5000亿元。

 

2.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路径

共同富裕实践:浙江“山海协作”工程升级为“产业飞地+数字赋能”3.0版;

绿色转型样本:江苏打造零碳产业园,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年均下降8%;

文明互鉴窗口: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世界遗产文化旅游带,年吸引国际游客超千万。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2023年上半年区域经济运行报告》

海关总署《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白皮书》

商务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年度报告》

 

 

标题:“双循环”驱动东部经济新范式:从“外向依赖”到“内外共融”的转型密码

地址:http://www.hztxyl.com/hzcj/4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