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0字,读完约4分钟
“关注班上的‘差生’非常重要。我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取决于这些“贫困学生”
昨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齐在2013杭州名师名师论坛上发表了精彩演讲。
本次论坛由全国教师教育协会和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教育局和商城区人民政府承办。齐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国基础教育和学校战略规划的转型与发展》的报告。他认为,中国目前的基础教育已经适应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但在“创新时代”必须改变。
这个论坛的主题是“学校规划与发展”。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和校长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商城区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合作项目“基于学生发展和提高的区域教育质量实践研究”。目前,择校、乱收费、学生负担过重、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问题都是困扰学校的问题。
中国的基础教育应该如何转型,在哪里转型?学校如何适应这种转变,如何制定发展战略?请听听大学教授和中学校长的意见。
当世界进入创新时代,中国教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精英人才学得多,普通人才学得少
齐说,教育就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如果我们不知道明天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今天的教育将失去判断的方向。
“现在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教育体系不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我认为评估教育的最重要标准应该是:教育制度是否有效地服务于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齐说,按照这个标准,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成功,相当成功。
“你为什么这么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起来。我们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刚刚适应了装配线生产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我们可以反过来想象。如果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进行培训,学生们都是质疑的、挑剔的、不服从的和不守纪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在中国崛起吗?”
“许多人指责教育没有诺贝尔奖。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是好还是坏?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事实上,诺贝尔奖的背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即中国的科技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阶段。没有科学技术整体水平的进步和世界的前沿,我们偶尔会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我认为这不正常。”
齐说,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反的趋势:一方面,创造和创新变得越来越困难和复杂,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准备得越来越深入。另一个趋势是,使用和应用变得越来越方便、简单和自动化,用户所需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越来越少,而不是增加。
“由于创新前沿的不断推进,学生走向创新前沿的道路越来越长,需要承担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也越来越多,学习的负担和压力肯定会增加。因此,想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学生应该学得更多,而普通大众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越来越少,他们可以学得更少。”
我们的基础教育无疑在吸引中国制造业方面是成功的,但今天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业开始,到中国创造。从中国创造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基础教育充满了问题,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改革。"
缺乏选择性已经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弱点
人才教育不足,普及教育质量过高
齐说,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缺乏选择性,二是漠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教育是荒谬的。进入学校大门的孩子非常不同。离开学校大门的孩子也去不同的岗位和行业。然而,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统一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模式、试卷甚至校服都是统一的。尝试用标准模型来教育不同的材料是否现实?”
“中国基础教育缺乏选择性,导致优秀人才教育质量严重不足,普及教育质量明显过剩。例如,减轻负担,如果没有区别对待,也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误解。如果精英教育不能提高学习量,中国的未来希望在哪里?除了证明孩子不能学习之外,用可能对生活无用的知识折磨孩子还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我们让普通的孩子学到这么多知识?”
“我们的学生不知道,不关心学习的生活意义,只关心他们拿了多少分,拿了什么,拿了什么,学习知识有什么用。就教育而言,过度的质量是以牺牲孩子的时间、精力和生命为代价的。这种质量过剩肯定会带来质量短缺的另一面。如果你在这里没有学到你不应该学的东西,你绝对不会学到你应该学的东西。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问题。”
标题:华师范大学教授说得好极了——未来的生活质量取决于班上的“差生”
地址:http://www.hztxyl.com/hzjy/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