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49字,读完约2分钟
近日,杭州出租车应用快迪宣布收购上海本地出租车应用“大黄蜂”。大黄蜂成立于2013年4月,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为本地出租车应用。至此,全国出租车申请进入了激烈的红海之战。
收购大黄蜂后,它迅速并完全占领了南方的主要城市,仅在上海的份额就达到了近80%。尽管如此,在将业务扩展至全国30个城市、吸纳了500万乘客和20万司机后,快客首席执行官陈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并在不断烧钱。
每年至少燃烧400万元
陈说:“三年内,我们不会考虑赚钱。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为人民和小商人提供难以想象的便利。只有当用户享受基本服务时,我们才能考虑如何通过增量服务赚钱。这是创新和技术革命需要付出的代价——痛苦的金钱损失。”
出租车应用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只手的产品,改变最普通人的旅行和接受习惯是非常昂贵的。为了加快这种习惯的培养,同时,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快速出租车在市场培养阶段的成本急剧上升。陈表示,快车每月的费用接近300万元,其中员工线下推广的额外费用、全国20万司机的补贴以及市场费用都是潜伏期的特殊费用。
陈只是计算了一下账户,就在当地的一家出租车应用公司工作。如果你想做好产品和运营,你需要一个至少30到40人的团队,包括工资、福利办公费用和杂项支持,每年不能少于400万元,这还不包括乘客的宣传费用。
在最早的版本中,滴滴打车试图向用户收费。每次叫出租车,用户需要多付3元,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各得1.5元。然而,收费限制了用户的增长,出租车只能以后免费。这样,接触用户的盈利模式就结束了。
标题:出租车软件每年至少要耗费400万元,但并不盈利
地址:http://www.hztxyl.com/hzxw/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