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57字,读完约14分钟
根据浙江发布的微博,杭州已经连续十一年成为“中国最幸福的城市”!只有在乡下!
12月7日,“2017中国最幸福城市”发布:成都、杭州、宁波、南京、Xi、长春、长沙、泰州、铜川和徐州都榜上有名。
江苏省太仓市、浙江省慈溪市和浙江省余姚市等十个县级市被评为“2017年中国最幸福城市(县级)”。
你的家乡在名单上吗?
“中国最幸福城市”评选活动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和瞭望智库联合主办。它已经连续举办了11年,共有9.86亿人参加了公共调查和抽样调查。这是目前在中国极具影响力和可信度的城市调查评选活动。
今年评选活动的主题是“为进步而奋斗,中国城市”,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城市在综合实力、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事业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自该活动于6月启动以来,超过1395万人参与了公共调查、抽样调查和大数据收集。
根据组委会的评估,成都、杭州、宁波、南京、Xi、长春、长沙、泰州、铜川和徐州被评为“2017年中国最幸福城市”。太仓市、慈溪市、余姚市、邳州市、佛山市南海区、昆山市、长沙县、常熟市、张家港市和江苏省江阴市等十个县级市被评为“2017年中国最幸福城市(县级)”。同时,重庆江北区智慧城市管理被评为“治理创新示范”,重庆江津区滨江新城被评为“中国生态宜居新城”。
据报道,本次活动的评估体系由《望东方周刊》中国城市评估中心完成。通过对过去11年城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该中心从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形成了涵盖教育、医疗、收入、环境、公共服务、安全和未来期望等16项指标的调查评价体系。同时,本次调查以大数据收集的形式,通过居民收入、生活质量、城市向往、旅游向往、就业、生态环境、公共安全、诉讼咨询、交通和教育等十大类50项指标进行。
杭州的幸福来自哪里?
中央媒体最近对杭州的赞扬应该加深我们对杭州幸福的理解。这些关键词非常重要。
文明高度
12月1日,《人民日报》的《记者调查》整版刊登了文章《杭州文明高度就是这样建成的》,深刻解读了杭州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效应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写道:
来杭州的人几乎总有这样的感觉:不仅风景美丽,干净整洁,而且这里的人也“美丽”
在斑马线旁边,行人会想到道路,车辆会停下来保持礼貌;乘公共汽车,人们排队上车,交头接耳地交谈;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找到志愿者...不要惊讶,杭州的精神文明建设正在经历着融合效应。近年来,杭州各行各业涌现出7个国家道德模范、130多个省市道德模范和19000多名各类“最美丽的人”。
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效应是如何形成的?“城市发展需要积累物质财富,但精神财富的积累更不可或缺——它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这一理念的指引和几位领导的不懈坚持下,杭州不断刷新城市文明的高度。
全科医学优秀学生
11月19日,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发表文章《一流城市的魅力正在全面发展——以杭州“普通学生”为例》。
文章说:“许多人建议我们不要看重‘第一条线’,而要打造‘第一类’。真正一流的城市是“全面发展”的城市,即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地区和城乡均衡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文章称赞道:“近年来一直被聚光灯照亮的杭州,不是传统的中心城市或一线城市,但它正变得越来越出名,它的神秘之处一直集中在‘美’上,以创造杭州宜人的环境。”文章肯定了杭州在历史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经济与文化、建设与治理之间不断探索和定位“最佳人居环境”,称之为“创造了这座江南名城的独特魅力”。
展示中国法治形象的窗口
12月4日是第四个国家宪法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聚焦杭州北山街84号“五四宪法”史料陈列馆。
《人民日报》:“五四宪法”史料陈列馆使宪法和修宪的历史从档案中走出来,成为一个有声、可视、传诵的中国宪法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党领导人民制定“五四宪法”的真实历程和辉煌成就。五四宪法史料陈列馆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国法治形象的良好窗口。
《新华日报》:在“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举办的“宪法在我们身边”主题展览,将把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的历史进程,变成一个听得见、看得见、讲得见的中国宪法故事。
杭州经验的创新发展
11月16日、17日、19日和20日,《经济日报》在头版刊登了“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城市对话,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为创新而战”的四个专栏。围绕创新驱动,报告了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四个创新型城市在机制改革、市场配置和对外开放方面的实践和成就。
该系列文章介绍了杭州在推动信息产业和“硬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和专业网站集聚、小城镇经济平台经济培育、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孵化、产业“支撑能源”和区域经济辐射等方面的“杭州经验”。
厕所革命
12月3日,“新闻网”在“厕所革命:国家文明工程”栏目中采访了杭州的“第三厕所”和市民的积极响应。
宋城景区充满了公厕的“艺术感”
事实上,杭州在厕所革命方面做了很多。据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统计,截至目前,杭州市区共有公厕1627个,马桶座圈19985个,主城区已基本形成“10分钟马桶圈”。2017年,杭州计划通过改建、扩建、改建等方式对70座公厕进行升级改造,其中65座已建成,并在年底前竣工验收后全部对外开放。
一线城市不等于一流城市
杭州如何在一流的国家建设一流的城市?
有媒体评论说,杭州是一个“全优生”。杭州在哪里实现卓越
什么样的城市是优秀的城市?
如果相关的经济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都很好,都排在“第一线”,那它是一个优秀的城市吗?进入新时代,新的发展观凝聚了城市发展的新共识:不重视“一线”,要建设“一流”,即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城市,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的不足,促进区域和城乡均衡发展。
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杭州,虽然不是传统的一线城市,但却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声誉。其奥秘在于,杭州一直以“美”为中心,创造宜人的环境,不断探索和定位历史与现代、城乡、经济与文化、建设与治理之间的“最佳人类舒适度”,以“全科优秀生”的姿态,创造这座江南名城的独特魅力。
从“全球景区”到“大花园”
既有丰富的传统人文习俗,又有互联网技术支撑的智能治理。杭州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实现集约高效生产、适度生活、优美生态。
古树参天,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梵天寺,历经千年沧桑,静静地立在夕阳中。在山坡的两边,白墙黑瓦的房子反映出翠绿的山脉和活泼的烟花。
杭州正在走向国际舞台。然而,在这个魅力四射的城市里,这个城市里的村庄就像一个被遗忘的岛屿,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居住环境肮脏、建筑质量低、道路狭窄且不系统、消防车和救护车无法到达等。杭州加大了生态修复和城市修复力度,从2016年开始在主城区实施为期五年的城中村改造,重点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努力把“洼地”变成“高地”。在主城区的246个城中村中,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其余178个村的改造。
杭州的目标是建设一座世界闻名的城市。如何将城市国际化战略与城市生活有机统一?答案在于以文化为灵魂,保持古老的味道。杭州提出“不准征用历史遗迹进行搬迁,不准拆除文化进行拆除,更新历史进行改造”。例如,望江新城改造后,古海潮庙将在原址重建;江干区丁岚街保护了两座千年古桥“丁桥”和“蓝桥”,并修复了中国古代港口等旧址。本着乡村振兴的理念,一些周边地区原有的乡村肌理和景观格局基本完成,基于“郊野公园”的理念,深入挖掘田园城市的农业文化。
“让公众看到山,看到水,记得住在乡愁,努力成为美丽的中国建筑的一个样本。”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说。例如,以实施“城中村改造”为指导,杭州努力消除城市污染源,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美丽农村”建设。已建成一个“全球500强村”、“中国绿色村”和119个国家级生态城镇。
从南宋皇城遗址到远离主城的淳安大约160公里。它曾经是杭州最不发达、最落后的地区,但现在也是一个风景秀丽、变化多端的著名景点。自2014年以来,淳安投资36.8亿元进行五级水处理,千岛湖出口段水质持续保持一级标准。市级以上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100%。全区88条河流水质均在二级以上。
主城区和次郊区都尝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甜头,一批美丽的城镇和美丽的乡村正在涌现。基于“全球风景名胜区”的理念,杭州正在按照建设“大花园”和“大都市”的战略规划,从传统的旅游城市向兼具历史人文气质和互联网创新活力的“美丽城市”迈进。
据统计,2016年杭州市PM2.5年均浓度为48.8 μ g/m3,提前一年实现了国家考核目标。今年上半年,城市PM2.5同比下降12.6%;省级控制地表水断面一至三类比例由2013年的84.4%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97.3%,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多年保持100%。
发展“美丽经济”和“智慧城市”
杭州是一个特别注重普通人的“体验”和“收获”感的城市。它早就提出了“环境立市”和“宜居宜商”的理念。通过发展美丽的经济和智慧的城市,它不仅吸引人才,而且为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杭州认识到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努力追求人与自然、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今,在运河、西溪湿地、白马湖等景区,有大量集生活、生产、生态于一体的“生产、城市、人文”特色城镇和工业园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Pro 空经济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在蓬勃发展。21个省级“特色城镇”已经成为创业创新的巨大引擎。
杭州的环境优化和经济结构优化相互促进。多年来,杭州的产业结构朝着“换鸟笼”和“凤凰涅槃”的复杂方向发展。信息经济发展领先。2016年,全市信息经济增加值2688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4.3%;人才总数21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居省会首位。杭州是中国第一个升级公交移动支付等社会服务的城市,也是中国第一个帮助政府决策和管理的“数据大脑”...
据今年上半年最新统计,杭州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1409亿元,同比增长22.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8%,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自2015年“信息经济”这一统计类别出现以来,杭州信息经济连续10个季度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分别增长44.9%、29.9%和28.1%。
今年4月,全国第一个区块链工业园落户杭州西湖区;8月,中国第一个人工智能城开业;9月,致力于建设国家网络信息实验室的枝江实验室成立...杭州瞄准的是“未来产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抢占信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智慧城市正在成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体系正在加速。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法院在杭州成立,杭州知识产权法院在杭州成立。在杭州的街道和车道上,交通警察使用“数据大脑”来监控和智能缓解交通,以确保交通顺畅。新成立的杭州数据资源局打开了障碍,整合和利用了数据资源,促进了开放和共享...
据统计,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已多次超过北京市,居全国首位。秘密在于杭州用“有形之手”推出了27项新的人才政策、22项新的就业和创业政策、32项新的减负政策等。,通过制度建设优化环境,吸引金凤凰。
从江南丝竹到江湖交响曲
杭州从未忘记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国三大水系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走廊,生态文明和人文景观和谐发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发展红利共享。
西湖、西溪湿地、运河、湘湖、三江等重大生态工程相继实施,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调城乡一体化生态建设。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5%。流域生态补偿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十多年来,投入逐年增加,2016年达到1.8亿元。
一个接一个地画一张蓝图。今年,杭州在建设“全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沿江开发”的重要战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杭州从旧城的“三面云山一城”向新城的“一江春城”转移。赵义德表示,支持长江的发展战略应该为杭州的发展打开一个大空的空间,以钱塘江为主轴,重点建设生态带、文化带、景观带、交通带和产业带,从高起点推动城市发展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迈进,构建城乡发展大格局。
大江南北,两岸十个区、三个县市齐头并进,打造了实践“两山”理论的新典范,滨江被誉为“国际之滨”,引领着钱江两岸信息经济的发展;萧山,一个国际社区,一所国际学校,一所国际医院等不断受益和祝福的新项目,令人眼花缭乱,钱江世纪城如火如荼;以“在河边努力工作”闻名的江干区,努力建设一个7.2平方公里的升级版钱江新城;钱塘江金融港也全面进入实质性项目阶段,共启动67个重点项目。
据悉,到2022年,杭州将建成12个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总长度446公里,全市将建成464公里的“四纵五横三通十一延”快速路网,实现大杭州“45分钟空圈”,突出长三角城市群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枢纽。在“托江发展”的战略中,杭州还引用了中国画前所未有的理念,提出了“空白空间”,着眼长远,给后人留下空的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如果说西湖是长江以南美丽的丝竹,那么钱塘江就是一部壮丽的交响乐。大江大河将成为大城市的主轴,“美丽杭州”的实践将迎来一个新的愿景。
相关介绍:《今日杭州》新闻标题前五名(每日更新)
标题:杭州已经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快乐的城市
地址:http://www.hztxyl.com/hzxw/5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