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8字,读完约2分钟

天水会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当时美国南方长老会派应牧师到杭州传教,随后又派胡思东、郝等传教士到杭州传教。他们先在武山两道山租了房子做据点,然后经樊泰批准,在下城区天汉洲桥(现在耶稣堂所在地)旁边划出10亩荒地作为活动场地。很快,在这个基础上,福音传道者小组建造了两个平房,并把它们作为布道用。竣工当天,范泰还特地赠送了一块“胡浩教堂”的木牌匾以示祝贺。胡浩小教堂是杭州最早的基督教小教堂之一,也是基督教天水小教堂的前身。

杭州天水教堂简介

1874年,美国南部长老会拨出额外的资金用于建房,因此平房在原址被拆除,教堂被重建,正式命名为“基督教天水教堂”。教堂后面新建了传教居民楼、男女书店和宿舍,建设用地逐步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把小教堂和传教士住所所在的小巷称为“耶稣教堂巷”。

杭州天水教堂简介

1874年,传教士斯图亚特和他的妻子来到杭州,在耶稣教堂定居。1875年,司徒雷登被任命为天水教堂的首席牧师,全面负责天水教堂的工作,先后成立了仁爱堂、医务所、圣经学校和托儿所等服务机构。司徒雷登在中国做了46年的传教士,直到1913年在杭州因病去世,被安葬在杭州的九里松公墓。当时,为了纪念他,杭州的会员们特意在钟安桥修建了“湖山堂”。从那以后,天水会馆的工作就被中国的牧师接管了。据1956年统计,当时天水会馆有132人。1958年,杭州教会举行联合礼拜,开设了五座教堂(湖山堂、救世堂、司城堂、鼓楼堂和南星桥福音堂)。

杭州天水教堂简介

1984年实施宗教政策后,教会收回了天水堂的部分房屋,进行了初步修缮,然后恢复了宗教活动,但房屋长期失修。2009年,随着杭州中山路综合保护工程的启动,天水会馆危房改造终于迎来了春天。通过市政府和基督教“两会”的共同努力。新大厅的翻修工程于2009年9月完成。建成后的天水堂是一座具有明显江南风格的中式教堂:外墙为白色粉墙,屋顶覆有蓝色小瓦,墙的每个山墙角都是用刻有百合图案的砖砌成,门窗为西式尖顶,可谓中西合璧,精致典雅。教堂后面有一栋两层的牧师大楼和一栋三层的综合楼。新教堂一次可以容纳400名礼拜者,大约600名礼拜者经常去教堂。天水会馆还负责给教堂带来一些点的工作,带领圣工在下城区的基督教根山、赵辉、东信和华丰四个会址集合。

标题:杭州天水教堂简介

地址:http://www.hztxyl.com/hzxw/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