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4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和金融数据进入了密集披露期。6月份,cpi同比增长1.9%,连续两个月下降。上半年,cpi同比增长2.1%。笔者认为,cpi的持续下降扩大了空的货币政策,央行可以利用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或组合来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消除美联储加息和英国退出欧盟后续发酵带来的负面影响。
Cpi连续两个月下降,表明温和可控的通货膨胀趋势进一步巩固。今年以来,cpi走势基本上延续了"升-平-降"的趋势。一月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1.8%,二月份上升到2.3%,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保持在2.3%,五月份下降到2.0%,六月份又下降到1.9%。cpi的环比增长也基本上延续了这一趋势,在今年前两个月上升后,在过去四个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适度可控的通货膨胀缓解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压力,也为货币政策继续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留有空间。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改革和完善利率市场化。
今年以来,央行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例如,自6月15日以来,央行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中国政府债券和其他债券的收益率曲线;6月6日,央行修订并实施了《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将个人投资者认购大额存单的起征点由不低于30万元调整为20万元。此外,自今年年初以来,央行进一步改善了利率走廊。
这些措施的出台,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之水”流向最需要的地方,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有助于抵御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的冲击。
目前,国际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这就要求央行有足够的应对计划。例如,美联储加息仍将扰乱金融市场,英国退出欧盟的后续影响将继续发酵。如何解读这些“大事件”,必然会对国内经济金融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继续坚持货币政策稳定取向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准备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在6月初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媒体吹风会上,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明确表示,作为央行,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为美联储加息做好准备,同时要全面分析加息的速度和力度,做好充分准备。这应该被理解为央行有足够的工具来解决美联储加息的影响。
今年以来,央行建立了公开市场操作的日常正常化机制(即每天反向回购)。另一消息来源称,自6月份以来,央行已允许一些银行每周五报告mlf需求。虽然此次调查并不一定意味着mlf操作将会进行,但它仍能对金融机构起到一定的心理安慰作用。这些改革措施确保了合理的流动性。
至于英国退出欧盟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然而,央行已经准备了应对计划。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因此央行将利用各种手段消除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中国建设银行(601939,BUY)和中国人民银行并主持座谈会,强调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总体要求,其最终目标是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管理总需求,为结构改革创造一个中性和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也要根据国内外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整和微调,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标题:CPI增幅回落拓展货币政策空间 央行瞄准国际大事件
地址:http://www.hztxyl.com/hzxw/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