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56字,读完约10分钟
僵尸企业是什么样的?有多少人?以前没有明确的答案。
《中国商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所(以下简称人大国家发展研究所)了解到,目前,全国工业领域的僵尸企业数量约占工业企业总数的7.51%。根据企业规模的不完全统计,大、中、小企业的僵尸企业数量分别约为1万家、5万家和13万家。
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当前经济改革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战略和主要出发点。供应方改革的关键是加快淘汰僵尸企业。
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谋导致了大量僵尸企业的出现。图为一家已经关闭的大型钢铁厂。
什么样的企业是僵尸企业?
全国人大国家发展研究所是中国首批25个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全国人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反腐败与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及对策》,这是中国第一份关于僵尸企业的综合研究报告。
根据1998年至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包括约80万家企业和360万条观察数据)和1998年至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库,该报告估计了中国工业领域僵尸企业的比例。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覆盖了中国工业企业90%的销售额,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中国僵尸企业的实际情况。所用数据涵盖了1998年至2004年和2009年至今的两次大规模产能过剩现象,既能反映现状,又能与上次危机进行对比。
全国人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聂说,研究人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企业是僵尸企业”?
聂华汇说,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僵尸企业是指那些负债的企业。虽然它们能产生现金流,但在扣除运营成本和固定成本后,它们最多只能支付贷款利息,却无法偿还贷款本金。换句话说,这种僵尸企业本应消亡,但依靠政府补贴或银行贷款,它们几乎无法生存,也无法重获活力。
20世纪90年代,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陷入衰退,出现了“失去的十年”。学术界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是日本存在大量的僵尸企业,它们占用大量低效的银行贷款,甚至挤出优秀企业,导致逆向淘汰。
2015年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僵尸企业”的具体清理标准,即对亏损超过三年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进行“清理”。
“因此,僵尸企业的官方标准被定义为:如果一家公司连续三年盈利为负,它将被认定为僵尸企业。”聂表示,官方认定僵尸企业的标准更接近人们对僵尸企业的理解,因此更直观;另一方面,它相对简单,所以在实践中容易操作。
"然而,官方标准也存在一些问题."聂分析说,首先,一些新兴产业的成长型企业在成立的头几年很难盈利。因此,使用官方标准会将一些运营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误认为僵尸企业。
例如,亚马逊自成立以来已经连续20年亏损,直到2015年才实现盈利;自2011年以来,中国最大的物流企业之一京东仍在亏损。“在中国证券市场连续三年遭受亏损的上市公司必须给出退市预警,因此许多上市公司通过操纵利润来规避退市。如果你用官方标准来识别僵尸公司,这些公司将成为漏网之鱼。”
聂介绍说,全国人大国家发展研究所的报告提出了一种识别僵尸企业的新方法。如果一个企业在当年和上一年被fn-chk法认定为僵尸企业(即该企业获得的贷款利率低于正常的市场最低利率),则该企业在当年为僵尸企业。
聂认为,与官方标准和学术界流行的chk标准相比,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减少僵尸企业识别过程中的“网上抓鱼”和“意外伤害”。
工业领域僵尸企业全貌
上述报告描述了中国工业领域僵尸企业的全貌:
僵尸企业规模统计表
从年份来看,从2000年到2013年,僵尸企业在中国工业部门的比例最高时(2000年)约为30%,然后呈下降趋势,2004年后保持稳定。2005年至2013年,工业领域僵尸企业的比例约为7.51%。这表明中国僵尸企业的问题正在逐步缓解。
在行业方面,利用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NPC研究集团发现僵尸企业比例最高的五个行业是:钢铁(51.43%)、房地产(44.53%)、建筑装饰(31.76%)、商业贸易(28.89%)和综合(21.95%);僵尸企业比例最低的五个行业是:银行业(0.00%)、媒体(4.12%)、非银行金融(4.65%)、计算机(5.23%)和休闲服务业(5.88%)。
中国僵尸企业数量
中国僵尸企业比例
从地区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僵尸企业比例相对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僵尸企业比例相对较高。
在所有制方面,国有和集体企业中的僵尸企业比例最高,而民营企业、港澳台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僵尸企业比例相近,远远低于国有和集体企业。
就规模而言,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僵尸企业比例最高,但大多数僵尸企业由于基数小,仍然是小企业。
就年龄而言,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僵尸企业的比例越来越高。在成立1-5年的企业中,只有3%左右是僵尸企业;在已成立30多年的“老”企业中,约有23%是僵尸企业。
聂介绍说,研究人员分析了导致僵尸企业的五个主要原因:
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谋。为了取得政治成就,维护稳定,地方政府不断给濒临破产的僵尸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输血”,或者对非僵尸企业施加就业压力和产出扩张压力,然后通过补贴和贷款来维持现状。这使得清理一个不是僵尸的企业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一个企业得到更多的补贴,或者有更多的冗余员工,或者是一个国有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的概率就更高。
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一旦某个行业被国家列入重点扶持范围,地方政府就会争相扶持该行业的发展,导致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在这个行业出现大量僵尸企业后,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和补贴来扶持本地企业,希望通过自己的“支持”来“压垮”其他地区的企业。许多政府部门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兼并,“吃大吃小”,甚至直接规定行业救助时只救助一定数量的大企业,这直接导致企业间“争大”的囚徒困境。
4万亿投资对僵尸企业的比率
大规模刺激的后遗症。2008年11月,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中国政府启动了总投资约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然而,4万亿投资计划造成了一些行业的过度投资和盲目扩张,埋下了僵尸企业的隐患。
外部需求冲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需求下降,这使得依赖出口的行业和企业在短时间内受到巨大冲击。由于订单不足、商品滞销、资金周转困难、投资者退出,许多发达企业陷入困境,甚至成为僵尸企业。
银行信贷歧视。2008年后,国有和集体企业利润率波动下降,但负债率逐年上升;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利润率一直相对稳定,但负债率却有所下降。也就是说,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尽管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获得贷款却更加容易;虽然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非常稳定,但获得贷款却更加困难。
应该用什么“良药”来减少僵尸企业?
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老企业更容易成为僵尸企业,煤炭、钢铁、玻璃、水泥等重点行业的僵尸企业更多。
聂表示,僵尸企业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历史因素、制度和制度因素以及外部需求冲击等,这些因素错综复杂。因此,为了清理僵尸企业,推进供给方结构改革,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爱基础、净值、信息),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我们必须对症下药,只有重药才能治瘾。
“要减少僵尸企业,首先必须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尤其是对产业政策的谨慎运用。”聂华汇说。
根据上述报告,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中,如果一个企业多年资不抵债,长期亏损,就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因此,在正常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僵尸企业根本不会出现。僵尸企业的存在是因为市场机制的运行受到了干扰。当然,主要的干扰来自政府或金融机构等强大的部门。
报告指出,地方政府应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预,不要利用行政权力推动企业并购,不要对辖区内企业施加超出其承受能力的就业压力和财政压力,不要提供各种补贴,不要强迫银行向缺乏效率、没有生存希望的僵尸企业发放贷款。
对于中央政府和部委,我们应该谨慎使用产业政策。旨在扶持新兴产业、幼稚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产业的企业提供了保护伞,减轻了这些产业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也使这些企业的发展偏离了市场轨道,可能导致盲目生产和盲目扩张,最终可能成为僵尸企业。
此外,如果通过各种补贴实施的产业政策缺乏透明和公开的程序,就很容易留下寻租空间。据报道,目前新能源汽车(爱吉,净值,信息)和机器人(300024,购买)行业的补贴作弊现象相当普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聂表示,要完善国有企业考核指标,全面理解“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警惕的最终结果是,国有企业只是“变大”,而不是真正的“变强”和“变好”。如果国有企业盲目扩张,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产能扩张的囚徒困境,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更多的产能过剩,导致更多的僵尸企业。
与此同时,报告建议强化银行的预算硬化。从日本僵尸企业的情况来看,软化银行的预算约束是僵尸企业的重要土壤。加强对银行体系的监管,减少地方政府对辖区内银行的行政干预,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银行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多渠道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聂表示,目前,严重行业产能过剩约20%,僵尸企业约10%,总体形势仍在控制之中。多余的钢、水泥、玻璃等。可用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中央政府出资或通过发行债券帮助地方政府。
报告还认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要明确国有企业的定位。进一步改革国有企业的分类,明确哪些国有企业应该承担政治和社会职能,哪些国有企业是纯粹的市场化企业。对于前者,限制其数量并将其作为特殊企业对待;对于后者,加强市场导向评估,鼓励更强和更好。
编者:姚
标题:中国工业部门僵尸企业全貌:政企合谋是主要病因
地址:http://www.hztxyl.com/hzxw/9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