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6字,读完约4分钟
原标题:杭州计划立法保障120辆救护车一路“绿灯”
急救点分布不足,急救车辆缺口很大...
杭州院前急救网络发展遇到困难
120辆救护车是城市急救的“生命线”。120辆救护车如何跑得快,到达并拯救生命?
昨天,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对杭州市院前急救工作进行了检查,今天召开的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将审议《杭州市院前急救管理条例(草案)》,并通过立法确保“120救护车”畅通。
据杭州市卫生局负责人介绍,与近年来国内其他类似城市的快速发展相比,杭州市院前急救在软件和硬件等各方面的提升仍然滞后,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仍然薄弱。迫切需要通过地方立法来解决杭州院前急救发展面临的困境。
[困境1]
新兴人口聚集区急救点不足
目前,杭州急救中心在主城区有18个急救点,其中只有5个急救点是中心工作人员,其余由网络医院调度。近年来,由于医院满负荷运转,一些网络医院不愿意继续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
另一方面,缺乏根据人口密度、交通状况和以往的紧急需求科学设计的院前急救网络总体规划。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三墩、转塘、丁桥、滨江、九堡等新兴人口集中地区急救点明显不足。每个区县(市)急救分中心只有4个急救点,平均急救半径为17公里。在一些偏远山区,最长的急救半径甚至超过60公里,远低于5公里的国家标准。
对策:建议通过立法规定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的构成、急救中心的职责以及急救网络医院的原则和义务。同时,明确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完善院前医疗网络布局,加大财政投入,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规划,以解决院前急救资源配置不合理和网络医院建设不完善的问题。
[困境2]
救护车配置不符合国家标准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城市救护车每5万人配备一辆车,至少有一辆应急指挥车配备相应的驾驶员和应急医务人员。
根据这一标准,杭州主城区362万常住人口中应有73辆救护车,但目前只有51辆救护车,主要是低档“公交”车型。然而,应急指挥车、物资保障车、多伤员转运车和山地越野应急车数量为零,硬件配置仍相对落后。
对策:建议市、区县(市)人民政府立法完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布局规划,使当地医疗机构具备承担医疗急救任务的条件,明确院前医疗急救资金的使用,特别是为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急救网络医院提供资金支持,体现院前急救的社会福利。
[困境3]
急救机构不能留住人才
应急机构的数量不足。以杭州急救中心为例,共有112名工作人员,其中只有32名医生。目前,有365名工作人员实际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其中一半是从急救点所在的网络医院借来的。因为这些医生大多是短期轮换,很难提高医疗质量。
另一方面,院前急救工作缺乏对优秀医务人员的吸引力。由于院前急救工作强度大、压力大,且缺乏相应的退出机制,院前急救机构无法招募或留住人员,直接影响急救队伍的整体素质。杭州急救中心只有15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都有数名医生辞职。去年招聘医生时,由于报名人数不足,他们三次未能参加考试。
对策:建议通过立法明确医疗救援人员的职业资格和辅助医疗救援工作的内容,缓解院前急救专业人才缺口大的问题。
[困境4]
各部门间综合支持协调不足
院前急救工作涉及广泛的公共福利,涉及规划、交通、财政、公安、社会保障、电力、通信等多个部门,需要相关部门密切合作,提高现有医疗急救资源的调度效率。
目前,在院前医疗急救中,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提高综合社会保障能力来解决。例如,调度中心在120接到报警时无法获得路况信息,不能清楚说出地址的报警者无法实现手机定位;社会车辆和行人让位于执行任务的救护车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
对策:建议通过立法明确院前医疗急救相关保障,并从规划设施、资金保障、道路通行、急救培训等方面明确相关部门在确保院前医疗急救中的责任。
标题:杭州将规范立法,保证120例院前急救
地址:http://www.hztxyl.com/hzxw/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