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70字,读完约7分钟
编者按: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召开2016年上半年进出口形势新闻发布会。会上,海关总署发言人黄松平介绍了2016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上半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1.13万亿元,同比下降3.3%,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2.1%和4.7%。黄松平表示,第三季度,中国出口再次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今年下半年,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预计将继续沿着稳定的趋势发展。这些数据还显示出一些积极因素,比如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也有所增加,而大宗商品价格同比下降的幅度有所收窄,这提振了进口。
黄松平指出,近期全球贸易略有回升迹象,支撑了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许多行业分析师认为,下半年外贸压力会更大,尤其是整个世界经济形势“扑朔迷离”,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现在国际形势真的很糟糕。我们遇到过巴西、南美甚至欧洲的客户推迟订单的情况,一些客户和订单被转移到越南、印度和其他国家。”7月13日,从事纺织品进出口的杭州凌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6年上半年进出口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3.3%。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下跌百分之二点一和百分之四点七。
海关总署发言人黄松平表示,今年上半年,虽然中国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仍同比下降,但从季度情况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
然而,许多分析师认为,虽然2016年第二季度有一定的稳定势头,但下半年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仍给外贸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外需疲软将成为影响下半年外贸的主要负面因素之一。
第二季度显示出稳定的势头
虽然2016年上半年进出口呈现“双下降”趋势,但黄松平认为,2016年上半年进出口总体呈现稳定趋势。
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6.9%、5.7%和8.4%。第二季,进出口总值及出口值分别上升百分之零点一及百分之一点二,录得正增长。虽然进口货值下跌百分之一点二,但跌幅亦较第一季收窄七点二个百分点。
“事实上,自3月份以来,出口一直为正,而进口仅在5月份为正,但实际上正在改善。此外,人民币汇率继续贬值。但是,由于今年前两个月的大幅度下降,上半年的进出口增长率被拖了下来。”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黄松平在分析了复苏的具体原因后指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国内对外贸易政策不断优化,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商品价格同比下降幅度缩小,近期全球贸易略有复苏迹象。
其中,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有利于外贸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一批与外贸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也相继出台,并将逐步落实到位。
但最明显的拉动效应是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与去年相比,上半年铁矿石平均进口价格同比下降23.3个百分点,原油价格也下降了13.4个百分点。在大宗商品进口增加的背景下,价格回升,导致上半年进口降幅收窄。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双边和多边经济和贸易因素的影响。黄松平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与韩国、澳大利亚等签署并实施自贸区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表现好于同期全国水平。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也有所增加。
黄松平还指出,近期全球贸易显示出一些复苏迹象,这支撑了中国第二季度的货物进出口。
此外,黄松平在新闻发布会上否认近期内地从香港的进口大幅增加,以及是否有通过贸易渠道向海外转移资金。他解释,进口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内地从香港进口的黄金大幅增加。目前,香港的黄金存量不断增加,价格相对低廉,这使得内地黄金进口渠道发生了转移。剔除进口黄金因素后,今年上半年内地从香港的进口较上年同期减少2%,与当前情况相符。
下半年可能会受到外部需求的影响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外贸压力将会更大,尤其是在整个世界经济形势“扑朔迷离”、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的情况下。
黄松平认为,全球需求疲软没有改善,国内经济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成本高导致部分行业和订单向外转移,这些都将对下半年外贸产生影响。
从全球形势来看,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最近下调了对全球经济的预测。
在英国退出欧盟的影响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一步下调了今年和明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预测,并下调了美国的经济增长预测。美联储主席耶伦公开表示,尽管美国经济不太可能陷入衰退,但长期增长可能会放缓。
7月13日,日本也将其经济增长预期从今年1月的1.7%下调至0.9%。
对此,周世俭表示,全球经济低迷的结果是外部需求疲软,这将影响国内外贸企业的进出口形势。各方都在关注英国退出欧盟对全球贸易的影响,这可能会影响中国第四季度的进出口形势。
黄松平表示,英国退出欧盟的不确定性、美联储加息预期、国际经济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形势、恐怖主义威胁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都将影响全球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抑制国际经贸交流,导致全球贸易持续低迷。
国家发改委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延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外贸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部需求形势不佳。大宗商品价格能否在今年下半年继续上涨,还取决于外部需求以及美联储是否加息。
从企业情况看,67.6%的企业反映国际市场需求不足,这是目前进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61%的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因素的上升对企业的外贸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
周世俭对第三季度的正出口持谨慎乐观态度。在他看来,下半年是出口的黄金时期,但进出口的整体压力相对较高,而很难判断第四季度,这取决于竞争和增长和下降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海关总署发布的出口领先指数显示,该指数在第一季度波动较低。在第二季度,它先是逐月上升,然后连续两个月下降,表明中国出口在第三季度再次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核心问题仍然是结构调整
张延生指出,尽管当前对外贸易形势不佳,但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趋势是加工贸易下降,一般贸易上升,这表明贸易正在告别过去30年的旧模式,转向新模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出口快速增长的地区是“一带一路”、资本出口带动商品出口、自由贸易区、跨境电子商务等。
张延生说,在转型过程中,外贸企业面临巨大压力。企业自身难以实现转型,需要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此前,汪洋副总理在考察上海外贸形势时也指出,要实现新旧动能的不断转换,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汪洋指出,要积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发展,创新完善相关监管政策,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鼓励企业培育自己的品牌和营销网络,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走优质优价之路。继续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向产业链两端延伸。要扩大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服务出口产业。要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减轻外贸企业的负担,克服困难。
“现在我们不能只看核心数据是否在改善。核心问题在于外贸结构的调整。”张延生说。
在调查过程中,汪洋还指出,目前,空对外贸易的传统动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动能的增长势头明显加快,外贸好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要保持实力不变,增强信心,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以技术、质量、服务、品牌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标题:中国外贸半年考
地址:http://www.hztxyl.com/hzxw/8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