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83字,读完约11分钟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基本优先领域。基础设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互联互通本身不仅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做出了重要的经济贡献,也为政策沟通、顺畅贸易、资本融资和人文交流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持,将世界联系在一起。
设施连通性的内涵与外延
(一)设施互联互通的内涵
设施互联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基础设施的概念非常广泛,包括道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交通设施,通信、电力、油气管道、供水和供热管道及设备等公共设施,以及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商业服务、金融和保险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并未严格界定设施互联互通的具体内容,但指出了与跨境和跨区域合作相关的交通、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等优先领域。
设施连通性的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设施”、“连接”和“通信”:“设施”是指交通、电力、能源、电信等领域的物理形式的“硬件”;“连”是指属于不同股权所有者的“硬件”实现相互对接的状态;“沟通”是指“硬件”使用的相关规则是统一的或可以无障碍连接的,从而实现“硬件”使用机制的顺畅和便捷。根据“愿景与行动”关于设施互联互通的声明,这意味着“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次区域之间以及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可以明确,设施互联的内涵有三个方面:一是强调软件的融合,即技术标准与设施建设标准的对接;二是硬件连接,即规划和建设国际骨干通道;三是布局模式,即在国家和次区域之间形成基础设施的“网络”。
(二)设施连通性的延伸
关于设施连通性的延伸,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可以有多种分类:根据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交通、通信、能源和工业设施,其中又可以分为铁路、公路、无线通信、网络连接、石油化工、电力等。,并且每个类别下的主题也可以更详细地分类;根据空的布局,它可以分为陆地、水域和水下,空中和台空等领域。根据合作内容,可分为工程建设、设备采购或租赁等硬件设施和技术标准、金融或海关等软件服务;从区域合作的层次来看,它包括一个国家内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合作、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区域组织之间的多层次、多层次和多层次合作、国家与区域组织之间的合作、多国家与多区域组织之间的合作、国家与另一个国家内行政区域之间的合作。
(三)设施连通性指标体系的建立
“如果你想发财,先修路”。设施互联互通是建设“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是建设“一带一路”的“血脉”。设施互联互通主要包括公路、铁路、空交通、水运建设的交通设施网络,光缆、卫星建设的通信设施网络,石油、天然气、电力建设的能源互通设施网络。东道国的基础设施越好,两个设施之间连通的可能性就越高。同时,东道国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和能源设施的水平和特点,以及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能源和交通交流,也为两国设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参考。
1.交通设施。运输设施是跨境合作的驱动力。物流绩效指标从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两个方面反映了东道国作为一个整体的物流效率,也反映了运输设施的整体质量。跨境航班可以促进沿线国家游客的市场需求和相互交流。跨境铁路和海上航线有利于双方贸易的发展和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也能体现双边运输的便利性和互通性。
2.通信设施。通信设施是连接沿线国家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交流与合作的基础。电话线覆盖率和互联网普及率从两个方面反映了东道国数字网络、无线网络和互联网的普及率,衡量了一个国家整体的通信设施水平。
3.能源设施。能源交流包括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交流,其中能源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一次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总产出衡量东道国的能源丰富程度,并间接反映基础设施的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交通设施、通信设施和能源水平综合衡量东道国的技术设施,反映东道国基础设施的结构特征。基础设施水平越高,结构互补性越强,与中国互联互通的可能性就越高。双边石油、天然气和电力输送衡量跨境能源输送基础设施的输送能力,可以代表跨境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水平。研究小组围绕上述指标构建了设施连通性指标体系。
设施连通性分析
(一)总体情况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课题组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施互联互通现状划分为“顺利”(8分及以上)、“良好”(6-8分)、“潜力”(3-6分)和“薄弱”(3分及以下)四个等级。
沿线国家中,有2个国家达到“平稳”水平,占3.18%;有13个“好”等级,占20.63%;有44个“潜在”等级,占69.84%;有4个“弱”级,占6.3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五向指数平均得分为4.98,互联互通水平普遍处于“潜在”水平。
(二)区域分类指标分析
根据按区域计算的设施连通性平均得分,中亚和蒙古、西亚和北非以及中欧和东欧分别高于总体平均水平,而东南亚,特别是南亚低于平均水平。中亚和蒙古超过整体水平最多,而南亚与整体水平差距最大。
从沿线国家之间设施连通性的一般指标和次级指标的排名差异可以看出,尽管许多国家总体排名较高,但运输设施和通信设施的排名较低。该表显示了一个国家在子指标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为确定合作重点和薄弱环节提供了参考。
设施连接的主要问题
设施互联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和突破。今后,中国在与有关国家合作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不会遇到太多的政治阻力。但是,相对落后的设施互联互通状况短期内很难有大的改变,需要长期持续的建设才能取得良好的合作共赢效果。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1.政治不稳定和地缘政治冲突严重限制了对设施连接的经济需求。只有政局稳定,相互信任,各国才能有广泛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的基础。在政治局势不稳定、军事冲突和政治互信缺失的国家或地区,人们对安全、主权利益或经济优势的担忧会减少投资、贸易和其他交流活动,直接影响设施互联互通的愿望和需求,甚至破坏现有设施。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就是充分的证明。
2.恶劣的自然条件将严重影响地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地质、地形条件差、自然气候恶劣的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很大,不仅影响投资额度的大幅增加和不尽人意的经济效益,还影响项目的质量和进度,甚至决定项目的成败。如西南海外延伸通道位于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寒地区,土地类型复杂,雪山众多,对道路建设技术要求高,未来维护成本高。目前,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缅印走廊在这方面存在问题。
3.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之间的不一致将导致“通信不畅”甚至难以连接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线路规划、技术标准和设施连接规范比物理互连更重要。以铁路为例,中国采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俄罗斯和蒙古采用1520毫米的宽轨距,而东南亚国家的铁路则采用1000毫米的窄轨距,因此,虽然铁路线可以连接,但仍难以实现直通车。当货物到达边境时,必须卸下货物,然后装上另一个国家的火车。结果,交通效率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大大增加。如今,“重庆新欧洲”和“成欧快速铁路”等中欧交通走廊也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目前,平均速度只有60公里/小时,实现微利运营仍需要政府补贴。
4.这种不顺畅的合作机制导致了没有联系、没有沟通甚至没有联系的问题。通关政策的不一致和相关合作机制的缺乏将导致通关缓慢、货物严重积压,甚至无法通关。某些地区或国家对某些标准的不一致认可也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障碍。例如,由于交通标准的不一致,中国卡车在正常装载条件下抵达蒙古时将被视为超载,从而影响双边货运车辆的直接运输。
政策建议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设施互联互通是一个立体的、复杂的、多元化的综合基础设施网络,涉及领土主权、法律规范、技术标准、环境评估,更多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以及项目设计、融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多个领域、方面和层面。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所有相关国家统一认识,积极参与,共同规划,通过协商解决各种问题。
(1)对中国的建议
中国是“愿景与行动”的发起者和“互联互通”的主要设计者。要在明确实施路径、构建国际合作机制、规划重点项目、规划投融资机制、协调各方利益等方面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在设施互联互通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向有关国家展示设施互联互通的现状,绘制未来发展蓝图,大力推动建立多层次、多层次的沟通机制,增进“互联互通”参与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互信。第二,率先开展总体规划研究,确定主干道布局和主干支线方案,提前确定重点项目内容和实施方案,充分考虑规划各方利益平衡,鼓励各国将“互联互通”项目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三是牵头协调项目路线设置、技术标准和规范的选择,收集整理所有影响设施连通性的节点,组织相关协调和整改工作,共同解决“连通性受阻、连通性不畅”的问题。第四,探索与相关国家的项目建设和运行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协调推进、市场主导、权责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形成和确定国际合作新模式。第五,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园区建设,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增加市场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实现“点、线、面”的辐射效应。
(2)对其他国家的建议
作为一项需要多边磋商和协调推进的国际工程,“互联互通”不能仅靠中国的单边力量来实现,需要相关国家的积极参与与合作。设施互联互通涉及各国的法律、标准、金融、招标、土地使用和环境评估,仅靠国际协调机制无法促进。各国中央政府有必要成为本国“互联互通”战略的设计者,并在战略实施中发挥组织协调者的作用。为此,建议有关政府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愿景和行动”,在政府高层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相关的联络、沟通和协调工作。二是根据中国国情,研究论证中国提出的设施互联互通的思路、方案、重点计划和重点项目,提出中国关注的重点内容和重点项目,并就一些难点或不明确的问题积极与相关方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方案。第三,要提前关注“通而不通、通而不畅”问题,理清问题,针对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障碍,提出自己的利益和相关考虑,有针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协调工作。第四,根据中国倡议的内容,组织专门力量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项目进行梳理,从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合作的角度,在充分考虑中国的自然禀赋、社会环境、法律基础和经济能力的基础上,对以前的计划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
(作者:韩乃志,中国发展银行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部研究员;滕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科技合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标题:设施联通:构建“三位一体”互联互通大格局
地址:http://www.hztxyl.com/hzxw/8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