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7字,读完约4分钟
外贸数据首次作为今年第一份半年度经济报告发布。7月13日,海关总署发言人黄松平正式公布了今年1-6月中国进出口数据。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1.13万亿元,同比下降3.3%。其中,出口6.4万亿元,下降2.1%;进口4.73万亿元,下降4.7%;贸易顺差1.67万亿元,增长5.9%。
不难发现,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并未走出下行通道,进出口仍呈现“双下行”趋势。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全球贸易持续萎缩,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总体而言,上半年影响中国外贸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疲软的全球需求没有改善,世界经济继续低速增长。今年前四个月,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以及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均出现下滑。根据海关总署最近对2600多家外贸企业进行的调查,其中67.6%的企业表示国际市场需求不足。
第二,国内经济总体运行稳定,但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今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自3月以来回升至临界点以上,但仍呈现低水平下降趋势,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自3月以来也呈现下降趋势。前五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际同比增速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均同比下降,抑制了进口。
第三,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一些行业和订单向外转移。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因素的上升给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融入世界经济,并以劳动力和土地等低成本优势进行国际产业转移。欧美、日本等发达市场也在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跨国公司调整全球产业布局,一些高端制造业(爱吉、净值、信息)回归发达国家,这使得中国出口面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双重挤压。
鉴于如此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今年以来,国务院和有关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外贸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在多项“真金白银”政策共同稳定对外贸易、多边和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大宗商品价格同比下跌收窄以及近期全球贸易略有回升的情况下,中国进出口在第二季度保持稳定。
即便如此,下半年全球贸易形势仍不容乐观。世界贸易组织7月8日公布的全球贸易繁荣指数为99,表明今年第三季度世界贸易增长将继续低迷。因此,第三季度,中国出口再次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海关总署公布的出口领先指数也显示,该指数在第一季度处于较低水平波动,第二季度逐月上升,然后连续两个月下降,表明中国出口在第三季度再次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此外,随着下半年国内需求减弱和供应方改革加剧,进口形势不容乐观。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深度结构调整的背景,这种背景并没有改变,或者说会进一步抑制中国进口的规模,出口很难有好转的趋势。
然而,稳定外贸增长的各种措施正在逐步实施,促进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释放。例如,加工贸易在下降,而对外贸易中的一般贸易在上升,这表明在过去的30年里,贸易正转向一种新的模式,而不是旧的模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出口快速增长的地区是“一带一路”、资本出口带动商品出口、自由贸易区、跨境电子商务等。大多数外贸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和积极培育新优势来应对外贸下行压力。
正如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考察上海外贸形势时所说,目前,空对传统的外贸动能有了很大的改善,新动能的增长势头明显加快,外贸的长期积极趋势没有改变。实现新旧动能的不断转换,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因此,下一步可以加快新贸易模式的配套政策,促进新旧动能的早期转换。
标题:外贸“双降”持续 新旧动能转换是关键
地址:http://www.hztxyl.com/hzxw/8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