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45字,读完约8分钟
经过几轮重点建设和支持,“211”大学及其优势学科自然更有可能入选。非“211”大学只要坚持优化学科结构,以特色取胜,就有同样的机会争夺“双一流”。政府应制定配套政策,对大学进行分类和评估,并通过综合改革机制给予不同的鼓励,以避免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经费倾斜投资对教学型大学的影响,防止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出现“学术漂移”。
经过十几年的波折,佛山科技大学终于迎来了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开工典礼,预计2017年竣工。
这两所位于珠江口西岸的大学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规划新校区的计划,但在2013年建校后,由于缺乏资金而未能如愿。然而,该计划在2015年被逆转,广东省和佛山市明确提供了60亿元的支持资金,其中25亿元用于建设新校区。
在佛山科技大学办学“加速器”的背后,中国许多地方都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事实上,由教育部宣布的一些行政文件失效而导致的“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级学科”)的建设,已经在中国迎来了登陆和对接的方案。河南、河北等省已确定了一些入围的“双一流”名单,而江苏、广东则提出了“双高”(即“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与“双一流”的联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公众信息,发现“985”和“211”大学仍是已公布的“双一流”和“双高水平”大学名单中的大赢家,但河南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等一些非“211”大学入围。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朱一鸣教授分析说,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框架下,“985”和“211”高校由于前期的资源投入和开发,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爱基础、净值、信息)。不是“211”大学进入“双一流”,而是显示了双一流计划的开放性和竞争性。
“211”和“985”大学仍然是宠儿
从各方面来看,“211”高校率先开展了新一轮高等教育支持行动。
像往常一样,河南省郑州大学只有一所“211”学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河南省出台了《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耗资31亿元建设了一个“一流学科”。河南省已明确表示,到2024年,约有5个学科将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的行列;大约有10个学科进入了中国的前沿,esi在权威第三方评估中排名前1%,或前10或前5%。在项目第一阶段的名单中,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普通高校有更多的机会争夺“双一流”,但郑州大学却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大赢家。在首批17所高校中,郑州大学占据了35个学科的9个席位,其中10个优势学科中有4个,25个特色学科中有5个。内蒙古也有一所“211”大学,具体提到支持内蒙古大学率先进入“国内一流”,力争尽快进入“世界一流”。
即使在实力雄厚的大学云集的上海,“985”和“211”大学也是大赢家。上海提出了“高峰平台”计划,预计从2014年到2017年投资36亿元建设“世界级学科”。其中,21个学科中只有5个来自非211工程学院,“211”大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在广东省公布的2015年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划中,广东省的四所“211”大学均被列为重点建设大学,但只有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没有入选“211”。然而,在重点学科建设中,全部18个学科都来自非“211”大学的优势学科。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高水平建设资金安排中,暨南大学211与南方医科大学非211的差额为603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差额为3800万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岚表示,经过几轮重点建设和扶持,“211”大学与非“211”大学在教学和科研实力上有明显的“分化”,自然更有可能入选“211”大学及其优势学科。
朱一鸣教授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985”和“211”项目的早期实施结果不容否认。“双一流”应该是“985”、“211”等各种原创性重大教育项目的整合、提炼和推广,不可能绕过“985”、“211”大学而另起炉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教育部官员此前已对几个985和211项目文件的无效做出回应,称上述两个重大项目将被纳入即将到来的“双一流”建设。
然而,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宗晓华表示,由于“双一流”建设政策更加注重绩效和竞争,因此所选的大学和学科对其学术产出的水平和质量、资金的配置和使用、目标责任和绩效以及缺乏竞争优势的大学或学科都有更高的要求。获得这个机会不仅是一个赢家,也是一个负担。各高校应合理定位,错位发展,成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非“211”高校乘势突围?
从各省“双一流”的进展来看,虽然“211”高校仍占据支持对象的主体,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未能赢得“211工程”的高校已经显示出占据上风的迹象。
上面提到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就是一个例子。自2015年起,该校被列入“广东省高水平科技大学”行列,这两所大学得到了明确支持,2015年至2020年共投资60亿元。除了新建的校园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还经常投入大量资金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和高分考生,并首次与三位院士达成灵活的引荐意向。学校还提出了中期目标:到2025年,综合办学实力将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排名50左右。
与佛山科技大学相似,广东的许多两所大学都受益于高水平大学的推广。在上个月召开的全省共建本科院校工作部署会上,11个有本科院校的城市将选择至少一所本科院校开展“省市共建”,支持所有本科院校共建一两个重点学科。此外,茂名市和韶关市政府也支持地方大学的发展。中山市还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投资30亿元,力争引进1~2所高水平综合大学和2~3所高质量特色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不仅提出了建设“双一流”的理念,还提出了建设自己的“高水平大学”的理念。除了“双一流”之外,广东省还提出了“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高水平科技大学”和“高水平科技学科”的概念。江苏也出现了“高水平大学”的提法,其相应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15所大学进入中国百强”,而全省只有11所“211”大学。也就是说,江苏省的“高水平大学”项目已经为江苏省的非“211”大学预订了空的房间。然而,在河北省教育厅的“双一流”计划中,一级大学、二级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家一流学科是有区别的。以著名科学家韩春雨为首的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学科赫然在列。
朱一鸣说,除了国家一级的“双一级”计划外,还鼓励各地开展高等教育支持计划。中国高校的发展应该得到国内外各方的支持。除了各级政府的支持之外,社会和企业也有责任支持我国高校争创一流,并且也应该有相应的支持行动。
李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广东等地提出的“双高”比“双一流”更容易实现,其实施范围可以汇聚更多的大学和学科。广东提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学科”可以与当地经济转型相结合,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主任龚芳也指出,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崛起在于它们在学科选择和方向上的独特方式。在国内“2011”计划中,南京工业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是应用型大学突破的成功范例。新兴的知识生产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需要跨境行动和多方协同创新,并以方案、对策或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结果。高校管理和学科带头人需要关注知识生产方式的变化对高校发展的影响。
宗晓华表示,非“211”高校只要坚持优化学科结构,以特色取胜,仍有机会争夺“双一流”。政府应制定配套政策,通过综合改革机制加强省级统筹,对高校进行分类评估和差异化激励,引导高校在各自专业领域追求卓越,避免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倾斜对教学型大学的影响,防止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学术漂移”。
“我希望更多的学院和大学将进入双班制,但不限于‘985’或‘211’。”朱一鸣告诉记者。
标题:多地对接双一流计划 “985”“211”高校仍是赢家?
地址:http://www.hztxyl.com/hzxw/8756.html